:::內容區

茭白

茭白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,外觀看來就像放大板的稻子一樣,在中國有千年的栽培歷史廣廣泛栽培於亞洲及亞熱帶地區,常生長在河邊及沼澤地一帶。
中文名:茭白
原產地:中國
別  名:菰、菰芛、水筍、美人腿、腳白筍
學名(科名):Zizania latifolia 禾本科
觀賞部位:花、葉
觀賞地點:農場生態溝
 
茭白為禾本科多年生植物,外觀看來就像放大板的稻子一樣,在中國有千年的栽培歷史廣廣泛栽培於亞洲及亞熱帶地區,常生長在河邊及沼澤地一帶。古名為菰、菰芛或稱水筍,中國古代先民曾把茭白當作穀類作物栽培,但因為雌雄異株且無法正常開花,無法結實而作罷,但因為茭白基部會肥大、肥美的肉質莖,卻意外成了根莖類的蔬菜,是有名的水生蔬菜和鱸魚、蓴菜為江南的三大名菜。一般茭白自清明節後開始採收,以每年5~10月為採收期一年二收的方式栽培,臺灣的茭白於200年前由大陸傳入,現今是重要的夏季重要的蔬菜作物。臺灣以台南縣白河鄉、南投縣埔里鎮、魚池鄉、台北縣的三芝鄉及宜蘭縣的礁溪鄉為重要產區,全臺均有栽種,但其中埔里鎮產量就高達九成以上,成為國內最大產區。
茭白株高約 1~2 m高,細長披針形葉、互生,平形脈葉表有鋼毛,葉緣膜質,利如刀刃,葉基部與葉鞘連接處有三角形葉舌。臺灣栽培品種有青殼種、白殼及紅殼種等三種,前兩種為早生種,後者為晚生種,分別以葉鞘葉緣的顏色來區分,青殼種株形較小葉殼葉殼邊緣為青綠色;白殼種株形較大葉殼邊緣為淡綠色;紅殼種其葉殼帶有淡紅色斑紋。茭白食用的部份,實為莖桿基部由黑穗菌Ustilago esculenta共生後形成的病態莖,當菌絲感染後會刺激而莖部,生成紡綞形似筍狀的莖,其組織柔軟潔白,食用品質佳;中期出現淺褐色的孢子腔;後期產生大量的黑穗菌孢子,產生黑心的現象大大降低茭白筍風味。未經黑穗菌寄生的植株,則不生筍。因此茭白筍的成因主要是茭白與菰黑穗菌共生而成。
農場生態溝裏及瑠公水源池側均有栽培茭白,但冬季茭白地上部會休眠,僅以地下莖存活,待隔年春後重新萌發再生,一般栽種以分株為主。各類的茭白料理都是桌上美味佳餚,烤茭白的鮮甜滋味更令人回味再三,除了吃的用途之外,埔里地區因生產茭白荀,其收穫產生大量的葉鞘(稱葉殼或筍殼),經當地廣興紙寮紙廠的開發,成了製造「惜福宣」手工宣紙的重要原料。